威廉亚洲

EN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人物

人物

出彩建材人 | 忘不了在高原雪夜,我们并肩同行~

来源:工人日报、集团党委宣传部  发布时间:2024-09-13

出彩建材人

近日,《工人日报》“班组天地”刊登了中复神鹰西宁公司柴娟的工作故事,跟着小料一起来看一下吧~

image.png

柴娟,威廉亚洲中复神鹰西宁公司

我叫柴娟,来自威廉亚洲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,怀揣着对化工行业的热忱,2010年大学毕业进入化工企业。

参加工作14年来,我始终坚守生产一线,坚持将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相融合,融入到车间安全、设备、成本管控及工艺技术改进各方面。

14年时间,我培养的徒弟超过300人,他们遍布在尿素生产、聚合生产等各关键技术岗位。

在师徒携手中我们互学互鉴、共同成长,2023年我获得中复神鹰股份公司首届“科研巾帼标兵”,我们的团队获得公司“最美奋斗者团队”,2023年被青海省总工会评为青海省“高原工匠”。

1 坚守初心

2010年7月大学毕业,我以一名项目管理员的身份投入到了化工装置的建设中。

进入建设项目现场初期,空旷的土地上只有一座11层的钢结构,下过雨的土地一片泥泞。

作为唯一的女同志,看着这样的环境没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是不可能的,加之化工企业危险性高、设备管道布局错综复杂,但我依然顶着压力将项目建设完成。

随着项目管理员编入生产班组,我便成为了当时第一个化工总控工主操,负责难度最大、风险最高的工序操作。

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,我以责任心、爱心、细心、精心,全身心地投入工作,2017年在内训师公开竞聘时,以第一名的成绩领先胜出。

上学的时候经常听老师讲一句话:要做一个对社会、对国家有用的人。那时候不懂这句话的含义,时常问自己:“怎样做才是一个对社会、对国家有用的人呢?”

作为一名常年扎根在生产一线的普通产业工人,经过这些年的学习、历练和领悟,我始终坚信,不管从事什么工作,岗位可以平凡,但工作绝对不能平庸,爱拼才会赢,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。只要认真付出就有意义,就是为社会做出贡献

2 科研创新

在西宁碳纤维基地项目建设及快节奏发展过程中,我们经历了建设初期的“荒无人烟”和冬季安装的“寒风刺骨”,经历了生产调试的“唇枪舌剑”和第一釜聚合反应的“欣喜若狂”,回想我们的碳纤维事业之路,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场景。

2021年3月西宁基地第一条生产线试运行,自此以后,我一直致力于提高聚丙烯腈原液稳定性研究。

还记得第一次系统出现大块凝胶、杂质的那天,我带着我的团队逐个连夜拆管道排查,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才解决了现场问题。

在大雪纷飞零下20摄氏度的下班路上,大家有说有笑,累并快乐着,这个场景让我深受感动。

从那时起,我心里更加坚定,有这么一支肯干事的团队,没有干不好的工作,我一定要带他们学到更多知识,更要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困难、工作困难,让他们的付出值得,不辜负任何一个人的期待。

在车间管理中,我发现基层操作人员工艺原理知识欠缺、专业技能提升慢、生产过程管理薄弱,是化工生产现场最大的安全隐患。

意识到这个问题后,我主动毫无保留地对同事进行“传、帮、带”,在最看不到成绩的地方帮助大家“拔高”。

我们车间里张贴着这样的警示语——“勇于承担责任、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”,这是对我最大的激励和鼓舞。

3 扛牢责任

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,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。

我们围绕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探索一系列创新举措,不断提升绿色发展动力。

为了加快碳纤维高质量发展,我们立足青海高原清洁能源优势,在生产各工序进行设备设施改进,每天都能看到我们在各车间周围看风向、检测气体指标,监督检查成员穿梭于各用能位置,查水电汽有没有浪费。

经过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,各车间及周边人员工作舒心、村民感受变好、各项用能指标降低,这就是我们的“绿色成绩单”。

自2020年9月起,我和团队先后顺利完成了11条PAN聚合生产线及溶剂回收车间建设安装,并一次性试车投料成功,保障了全球海拔最高、单体规模最大的西宁碳纤维基地一期、二期项目顺利投产,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工艺、稳定运行,实现了年产2.5万吨碳纤维项目“开即稳、稳即满”。

秉承“材料创造美好世界”的使命,我们始终坚守一腔不忘初心的热忱,探索碳纤维前端工艺提升改进,以解决国内外不同碳纤维使用质量要求。

Sitemap